博学云朵7L
![]()
百色,女子半夜回家,发现女儿房间门窗紧闭,敲门无人应答,报警后,进入房间,发现女儿已经没了呼吸。女子整理女儿遗物,发现女儿在日记中记下的秘密:高一时曾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性侵,觉得自己很脏。女子崩溃:高二时女儿曾告诉自己,班主任老师以补课为名对她进行性侵,自己想要报警,因没有足够证据,加上女儿还要继续学习,放弃了。
梁女士记得,女儿小符以前总爱拉着她讲学校的事,说哪个老师讲课有趣,哪个同学偷偷在课本上画画。可从高二那次回家哭着说完事后,孩子就像变了个人。以前放学回家会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喊饿,后来总是轻轻推开自己房间门,把书包放在门口才进去,连脚步声都放轻了。梁女士那时以为是孩子长大了懂事,现在才明白,她是怕自己身上的“脏”沾到家里。
小符复读那年,有次梁女士半夜起夜,看到女儿房间灯还亮着,偷偷凑过去看,见她对着电脑屏幕哭,屏幕上是“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怎么办”的搜索页面。梁女士想进去问,又怕戳到孩子痛处,就悄悄退了回来。现在才知道,那时孩子是想自己找办法,可她一个十七岁的姑娘,哪里懂得怎么对抗一个在学校里有权有势的老师。
上大学后,小符往家里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。有次梁女士在电话里听到孩子声音发颤,问她怎么了,她说“妈,我好像病了,老看到有人跟着我”。梁女士赶紧让她回家,带她去医院,医生说是创伤后应激障碍,开了药。可小符吃了药就想睡觉,醒了就发呆,梁女士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,孩子却摇头说“没用的,老师说我是胡言乱语,同学也不信我”。
2024年夏天,小符状态稍微好点,拉着梁女士去公园散步,突然说:“妈,要是当初你逼我报警就好了。”梁女士当时心里一揪,想说“妈妈怕你受委屈”,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现在想想,孩子要的不是“怕受委屈”,是哪怕全世界不信,妈妈也会站在她这边的底气。
整理遗物时,梁女士在女儿枕头下发现个旧手机,里面存着一条没发出去的短信,收件人是“校园求助热线”,内容是:“老师,我高一被班主任欺负了,现在每天都想死,能帮帮我吗?”发送时间是2023年3月,那时小符刚休学回家。梁女士拿着手机哭了一晚上,她不知道女儿偷偷求助过,更不知道这条短信为什么没发出去。
现在梁女士每天都去教育局门口等消息,手里拿着女儿的日记和那条没发出去的短信。她说不光要给女儿讨公道,还要让学校装更多监控,让每个学生知道,遇到事了有地方说,有人管。她不想再看到哪个孩子像女儿一样,把痛苦藏在日记里,把求助的话烂在肚子里。
总结:这个悲剧提醒我们,保护未成年人不能只靠父母“怕受委屈”的犹豫,更需要社会给孩子“敢说出来”的底气。学校要畅通求助渠道,老师要守住师德底线,每个大人都该明白,孩子的一句“不舒服”可能藏着天大的事,及时伸出手,就能拉住那个想放弃的孩子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
#MCN微伙伴计划